当前的语文教学缺少了什么 ———读 现在的语文教学与过去相比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总觉得少了不少的东西。读了 先说课堂教学。首先是老师对新的课改精神的误读,认为课堂上以强化基本功就是强化、突出了工具性。我们必须清楚,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定位并没有否定语文的工具性,只是在突出工具性的同时,提醒人们也要重视人文性。再一点是高中语文教师认为基本功的训练是小学、初中的事,不属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试看今日之高中语文课堂,有几堂课是在训练学生的说和写?充其量是训练了老师的讲,利用了学生的听,打着提高学生素养的旗号,干着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多大用处的事。能过并且敢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识字、辩词、造句的语文课又有几节呢?有人认为这是小儿科,我却觉得,这是我们语文学科教学的根基,是我们教给学生的语文方面的看家本领。基本功不牢靠,如何提高,怎样拓展?引领学生品味作者语言运用在表情达意方面的艺术和技巧,教会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本事,这真的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语言的魅力的展现正是学生对文章情感和价值观的认同,离开了作品语言就是离开了作品本身,离开了作品本身,那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又从何做起呢?我们的老师往往容易揪住树叶儿忘了树干,只注意了树叶的鲜嫩活跃而没有注意到树叶从什么地方来,又到什么地方去。第三,恐惧训练。认为训练就是做题,做题就是题海战术。孔夫子教育我们要“学而时习”,我们的老师却领着学生学而怕习,学而不习。不可否认做练习时训练的一种形式,只要把握得当,那和题海战术绝对是两码事。 再说,课外活动。省级重点高中的语文课外活动怎样,我没有办法得知真情,一些经验介绍类的文章,我是不敢轻易相信的。像我们学校这些县级中学,语文课外活动是少之忧少。套句时髦的话说,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课外几近于零。各种比赛,几乎没有。写日记?老师要像黄世仁逼租那样的催交。因为数理化作业多而又多,做那题目见效很快,写一年日记作文能长几分?老师你能保证我写一年日记或认真写三年日记作文一定在多少分之上吗?谁敢?我是不敢。为了分数,我们的语文哪里还有课外? 课内华而不实,或实而不活,课外则几无立锥之地,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